了解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相关新闻资讯发挥群体优势、创造更大生产力、实现规模经济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
【中国环保在线 清洁能源】电池可以说是电动汽车的“心脏”,但目前电池性能感觉还是有点“不给力”。这个“不给力”严重一点说的就是电动汽车的心病。不过这个问题在未来可能会迎刃而解。这不,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近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它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产能整合大幕再度拉开 动力电池组建“国家队”
日前,动力电池战略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京召开。政策暖风频吹叠加行业高景气度,动力电池市场空间广阔。6月20日,工信部公示了第四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日韩企业虽未进入“第四批”目录,但国产企业进入数量超过预期,这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依然会高涨。
尽管2015年底“抢装”行情提前透支部分需求,2016年1—2月份我国仍实现新能源车生产3.79万辆,销售3.57万辆,同比增长1.7倍。预计今年全年在政策大力扶持和2017年补贴退坡的刺激下,新能源产销量仍将大幅增长,全年有望实现50万辆规模,从而继续拉动对电池材料需求的增长。
业内普遍预测,截至2020年动力锂电池投资规模1655亿元,消费锂电池142亿元,储能锂电池360亿元,合计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考虑到动力锂电池产业政策,可穿戴设备及VR产品对消费锂电池的进一步带动,以及储能锂电池技术突破价格下行带来的新的市场空间,预计锂电池自动化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超预期。
而2015年动力锂电池出货达到约15.5GWH,结合对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量的预估,预计2016年电池出货将达到22.6GWH。2015年底全国动力锂电池产能20GWH,目前需求坚挺、而产能释放预计在2016年下半年。
寄望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
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之首,肩负着凝聚创新力量,打造新型载体,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重大使命。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
当前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正发生三项深刻变革: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也由单一的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
制造业创新中心要解决的是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希望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弥补技术创新链条上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之间的缺失环节,解决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和平台。
一位地方政府官员分析,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聚焦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这说明国家对作为新经济典型代表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寄予厚望,希望在传统的汽车产业下滑后它能培育新的经济动能。资料显示,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和产业体系,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7.9万辆,居世界第一位。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组组长干勇院士表示,创新中心主要是集中创新能力和高端研发团队,在动力电池核心共性技术上进行突破,弥补中国与国外的差距。
动力电池技术成发展重点
据公开资料,国内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或三元电池。而三元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标准电压更强、电芯占空间更少。同时作为电动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三元电池的续航里程和储能强于传统锂电池,锂电池每月衰减3%的电量,而三元电池反复使用后每月衰减力度仅为1%至2%。近期已有多家国内主流汽车厂商表示已生产和使用三元电池。
从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来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已进入快速增长通道。而作为电动车必备的动力电池需求量也已水涨船高。目前,三元材料较多应用在乘用车领域,作为三元电池的主要需求端,多款车型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国内三元材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此前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明确表示,轿车动力电池到2020年单体电池指标达到350Wh,系统达到250Wh以上。工信部预测,2018年三元电池的出货量有望首超锂电池,成为续航电池的主流材料。三元电池产业有望迎来加速增长,进一步占领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
干勇对此明确指出,根据目前产业技术攻关趋势,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动力电池系统能力比有望达到250Wh/kg,成本有望下降至1元/kg,这意味着在电池体积大幅缩小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将普遍增加至400到500公里水平,而成本也将大大下降。
鼓励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目前动力电池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成本,还难以支撑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对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的依赖性很大,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在近日举行的动力电池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新能源汽车能走多远,最终取决于动力电池。需要通过实现动力电池技术革命性的突破,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辛国斌指出,多数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技术路线不是对立的,而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因此,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百花齐放,充分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探索先进适用的产品。
以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路线为例,辛国斌建议,要立足当前,不断提升电池综合性能,持续降低成本,努力实现到2020年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每公斤350瓦时、成本降至每瓦时0.6元的目标;另一方面,要考虑长远,抓好新体系动力电池研究,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整体性能和成本都要优于传统汽车。
对于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辛国斌提醒,“动力电池发展只有以安全为前提,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才有价值。”他指出,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必须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努力寻找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平衡点。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工艺装备水平,加强安全保护技术研发,综合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性能先进,但是安全隐患大的产品,要通过使用高安全性材料或添加剂、完善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策略等方式改善安全性能,通过完整的安全验证体系后,再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资料:中国证券报、人民政协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